威九国际

热线电话

江苏南通近两亿修复化工区土地未来如何规划至今仍难定

  据人大新闻网报道,4月2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谈到下一步工作安排时,表示将出台实施《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业内认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未来随着土壤修复治理工作的推进,预计可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土十条”出台后,有望带来产业扩张风口以及标准规范。

  在不少土壤修复概念股已经跃跃欲试的当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多方调查,为读者带来一个鲜活、健康的修复个案,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土十条”对行业的必要,也能看到土壤修复具体操作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对这个行业有一个股指屏幕之外的,具象化、可触摸的印象。

  期待已久的“土十条”有望于近期出台,业内预计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或也将随即展开,以查明重金属、化学物质和其他有毒污染物热点区域,进而建立土壤环境监视测定网络,针对重点行业(石化、化工、印染等)进行常规性的点位监控。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姚港路东,虹桥路南的姚港化工区,曾是南通市最大的化工产业核心区。园区内的化工企业多达15家,其中不乏江山股份、宝灵化工、星辰合成材料等这样一些老牌化工厂。自上世纪起,这些化工厂的生产经营为南通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如今,这些“退役”土地正面临着如何处置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2010年,南通市政府请来了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对这些区域进行采样,2013年,土壤修复中标单位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进驻。

  这项历时多年的修复工程,其治理模式、成本以及遇到的问题或许可成为土壤修复之样本。

  南通市姚港化工园区曾是南通市的化学产业核心区,赫赫有名的老牌化工企业“江山股份”就曾在姚港化工园区逐渐发展壮大。不过,随着城市的建设不断向外扩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慢慢地加强,这片为南通市“服役”了几十年的化工区面临“退役”命运。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化工园区实地看到,整个园区除了一个修复土地的装置和两排集装箱式的房子,其余的地方都长满了半米多高的绿草,园区旁门牌上则写着: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南通姚港土壤修复工程建设项目部。

  据悉,2006年,南通市姚港化工园区的搬迁工作真正开始启动,2010年10月,姚港化工园区完成搬迁工作后,南通市政府又发布了一个公告,公告显示,为保证土地的安全再利用,由南通产业控股集团牵头成立相关工作组,从前期的土壤调查评估、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到实施招投标、遴选实施工程单位,前后共历时3年多。

  2013年,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责任有限公司以中标的方式,成为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方。据化工园区值班人士介绍,园区内修复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目前正在等待有关部门对园区的修复工作进行验收。对于具体何时验收,其表示并不知情。

  在化工园区附近,有一个正在建造的小区。据了解,该小区为拆迁安置房,共有住房2600多套。上述安置小区的中部安置房已经建设完毕,北侧和南侧还在建设中。今年10月左右开始验收,新房即将入住,人们在高兴之余不免还是会有些忧虑。

  不过,江景苑附近的一位小店老板娘和记者说,“以前我们在这里经常能闻到修复土地时散发的阵阵异味,特别是刮风的时候,味道更大。不过在前段时间土地修复结束后,我就很少闻到异味。”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数化工园区附近的居民向记者表示,现在已经很少能闻到远处飘来的异味。当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出,目前土地正在等待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还不能判断修复后的土地是否真正的无污染。

  针对周边居民称此前修复过程中会闻到化工厂飘来的异味,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总经理陆强新表示,他们也在想方案,一个是最好能够降低味道发散,所以在修复的过程中要加覆盖剂;另一个是专门盖了全封闭的大棚,在大棚里进行土壤处理。

  “居民闻到的异味,很可能就是从土壤开挖然后运到大棚(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也加了覆盖剂,但再怎么弄,总会有味道飘出来。”陆强新如是称。

  他解释说,“我们也做好宣传工作,老百姓也是理解的,因为你不做,永远是一个问题在里面”,陆强新说到,“你现在政府做的是个好事,虽然暂时有些味道,但处理后就没有了。”

  陆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姚港化工园区的土地目前正在等待相关单位验收,不过此次验收并不是一个结果验收,而是一个过程验收——就是过程有没有严格依规定来治理。

  陆强新说,“首先,实施工程单位要自检,监理单位要抽检,验收单位也要检测,然后检验测试的3个数据要比较,是不是达到标准。”陆强新也表示,“验收是一个阶段,验收结束后,我们还需要对土地做一段时间涵养”。

  不过,更令外界关注的是,南通市姚港化工园区在土壤修复的代价以及未来的用途。此前,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曾撰文分析,修复一吨污染的土相比处理一吨污染的水,成本大得多。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总经理向记者透露,此次南通市政府花了1.96亿元去完成这次土地修复工作,“我们是政府主动去做土地修复这件事,并且花了近两亿去做这件事,老百姓应该是赞同的”。

  采访中,陆强新也一再强调,现阶段还没有规划将来这片土地的用途。此前政府也想在修复后的土地上进行商业开发,不过,是不是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那要等治理完,看是不是具备条件。目前相关单位也在周边设立几个监测井,对监测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后续工作正在进行。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南通市规划局,想就姚港化工园区土地修复后的规划事项等问题进一步了解,不过,规划局人员以办公室主任不在办公的地方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实际上,经历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以来,从中央及地方逐渐重视被污染土壤的修复,而备受期待的“土十条”也有望将出台。

  光大证券对此研报认为,市场期待已久的“土十条”有望于近期出台,理论上,我国土壤修复总市场容量中,包括工业场地修复约1.5万亿~2万亿元,耕地修复5.2万亿~7.5万亿元,矿山修复3千亿~5千亿元。但土壤修复尚处在从“无”到“有”的发展初期,预计遵循污染先重后轻,以重点紧急区域为试点。

  国信证券则认为,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处在起步阶段,市场空间巨大,但技术与资金是当前土壤修复工作的两大发展瓶颈。

  针对修复资金问题,据国海证券调研,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依赖政府。当前土壤修复项目和资金大多数依赖于政府,也有少数的商业化项目将土壤污染修复的成本负担交由土地开发商承担,其他土壤修复项目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

  至于修复技术,陆强新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在南通市政府决定做姚港化工园区土地修复工作的时候,国内土壤修复还没有统一标准,当时他们请的环保机构是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请他们来帮我们做调查,一边调查,一边起草相关方案”。

  “我们当时定标准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所请的环保部门制定的标准参照了国外一些标准”,陆强新称,“然后制定我们的这个标准,然后请国内的专家对这个标准做认证,是不是可行,最后再把这个标准报给环保部门,进行备案,我们未来的治理就严格按照这一个标准做”。

  此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亦表示,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立法空白、政策、标准也在征求意见稿中。市场不规范、产业链不完整、技术成熟度也不够。

上一篇
下一篇